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作为祖国中医药高地之一的南京市中医院,正紧密围绕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在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宣传路径上精准发力、积极作为,打造场景体验、构建宣传矩阵、开展互动教学等,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弘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成就。
提升宣传质效、促进文化传承需要让公众直观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医学的理解与信任。医院向南京博物院学习取经,在院内建立了一处追溯千年中医药起源、展示中医药流派纷呈、介绍金陵医派传奇、展示医院历程的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集科普、教学和互动为一体。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交流中心可称作是小型博物馆,场馆环境既彰显古朴悠远又融合现代科技,以实景展现、文物标本等再现历史,让参观者通过亲眼见证历史文物和互动展览,提升对中医药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在中心参观的解说中避免注入式说教,大多以启发式的、对话式的语言为参观者开启历史的大门,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参观者在立体式的教科书中思考、学习、收获,通过一件件文物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的轨迹,学习古代医学家成功的秘诀,深入理解中医健康观和诊疗观,亲身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该中心先后获批为蒲公英科学种子培育行动科普推广基地、江苏省中医药科普与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荣获全市首届档案文化精品评选一等奖。
在数智化时代,中医药的发展与文化传播应巧妙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教育平台可以使复杂的专业相关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更贴近大众生活,促进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接受和应用。通过精心设计科普文章中的标题和封面首图,有效提升阅读吸引力;利用色块线框分版块或使用小标题概括正文内容来优化排版,提升阅读和视觉体验;合理“转译”专业医学名词,降低公众对日常生活医学知识获知的门槛;优秀品质的内容创作、改革文风、引导热点,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锤”和“压舱石”作用,为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贡献力量。此外,医院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线下科普、义诊、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积极参加科普视频、宣讲大赛等活动,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新媒体是传播医疗服务理念和提升先进的技术的重要载体。随着短视频的普及,医院相继开设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小红书号,加上原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订阅号),医院宣传矩阵覆盖了多个平台。通过组织并且开展调查问卷,了解门急诊、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科普需求,为改善微信推文提供基础依据。利用社会热点策划选题,将科普主题与受众需求精准匹配,深耕内容,在高频率推送下保证文章质量,提升科普的传播效果。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医疗健康活动和科普知识,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公众增加了解医院的机会。注重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及时回复,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践行公益性,提高用户黏性,增强影响力和传播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就是坚守和弘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从小培养,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对于加强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文化自信、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小习惯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将“东方的思维方法”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播下中医神奇而活泼的种子,根除中医死板固化、难以理解的印象;将中医文化渗透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中,不局限于学校里的一门课程、一些知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开展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更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赢得了年轻“粉丝”的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南京市中医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伙伴关系。医院定期派遣专家团队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访讲学,一同探讨中医药的发展前途和未来方向。聚焦世界传统医药前沿,参加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并在分论坛交流对话,充分展示医院在数智中医药和智慧中医院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积极探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走出去”,通过在海外举办中医义诊、设立中国传统医学中心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为推动“健康南京”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新要求,中医院应紧跟时代步伐,不停地改进革新宣传理念和方法,多维度拓展宣传策略,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传承,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群众家门口体验优质中医药服务